李恩骐
众所周知,学生证是由学校签发给该校已获得学籍的学生的身份证明证件,用以证明学生在该校就读并证明学生身份,学生证一般上面会有盖有学校钢印的本人一寸照片。 1965 年我小学毕业,是文革前最后一批考入上海市市北中学的初中生,开学后,学校就按惯例替我们统一办理了学生证,在 1968 年时不知什么原因,我的学生证丢失了,心里很沮丧,虽然在文革中没有书读了,我却对学生证件情有独钟,再则没有学生证存在诸多不便,所以我写了一张申请书,要求补办学生证,当时校内教学管理次序很不正常、乱哄哄地,我担心未必能办,可是教美术的黄建中老师,他兼管学生的人事档案,热情地接待了我,同意了我的请求,他拿出一张空白学生证,用钢笔工整地书写了我的姓名及所在的班级和座号,并贴上我的照片,加盖了钢印。办理完后他还和气地拍拍我的肩膀叮嘱说,“今后要妥善保管好学生证,以免遗失。”拿着补办的学生证,我心情十分舒畅,一溜烟地跑了,却忘了谢谢。我很看重学生证,因为它是我在校学生的一个身份证明,在校可借阅图书、杂志及体育用品,外出还可以办理学生车票,犹如当今的身份证一样重要。这一张学生证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(见附件),尺寸不大,方寸之间1/3的部分却印着“最高指示:我们的教育方针,应该使受教育者,在德育、智育、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,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。”发证日期为 1968 年 6月22日,6月22日也是市北中学值得纪念的日子,因为 1949 年 6月22日,市北中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,并委派辛德培、曹雨田等主持校政,沈悦英担任党支部书记。
哪知我的“学生瘾”尚未过足,第二年3月春初的一天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,一声汽笛,我怀揣学生证,南下江西农村,就此告别了学生时代。48年过去,流光冉冉,我鬓已星星,看着这张“妥善保管好”的学生证,思绪翩翩,当年补办学生证的情景,至今难以忘记。怀揣一颗感激之心,感谢黄建中老师为我补办了这张学生证,在市北百年华诞之际,听学长熊君伟说,黄建中老师退休后,一次与爱妻外出旅游,遭遇车祸,不幸双双罹难。我听之不觉悲从心来,唏嘘不止。人世沧桑,千古一沾襟,回首往日事,更觉师生情谊珍贵。因为我们这批在文革中毕业的学生名不副实,有毕业之说,却没有毕业证书,故这张学生证成了唯一我在市北中学学生时代的纪念品,弥足珍贵,因此我撰写本文也是对黄建中老师的一个永恒纪念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