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婉青(原江西省黎川县洵口公社白沙大队插队上海知青)
我下乡那年,每个公社都有电影放映队,配备两个放映员。他们带上放映机和片子,到各个大队或生产队巡回放映。放映地点一般设在大队部的为多,或者学校的操场上。他们拉起银幕,架上放映机,电源是由汽油发电机供应。放电影的费用由大队或放映点的几个生产队摊派。
记得有一次,白沙小学的操场上要放《南征北战》的电影,喜讯传开,个个眉开眼笑,下午干活也早早收工。当时公社的放映员很吃香,大队部见放映员来了,就会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盛情招待。傍晚时分,各家各户匆匆吃过晚饭,甚至连碗筷也不洗,扶老携幼边说边笑赶往白沙小学。小媳妇们出门前,还要一番梳妆打扮,换上一身漂亮的衣服才出门;小伙子们也穿戴格外整齐,出门时兴奋不已!
特别是一些未婚的青年男女,看一场电影就是一次难得的交友机会。
孩童们更是逗趣,早早来到放映场所,蹦蹦跳跳,东跑西窜,一场露天电影,就是尽情玩耍的好机会。
看露天电影也给龚老汉经营的代销点带来了生机。一时间门庭若市,孩子们纷纷涌入店铺,吵着嚷着让大人买米花糖、棒棒糖、买五颜六色的蛋子糖,糖果拿到手,嘴里舔着,脸上笑着,久违的甜蜜,今晚在脸上绽放;嗜好抽烟的老表买上一包廉价的香烟,见上熟人、朋友以烟敬之,歇着聊着,排遣一天劳动的疲惫;当家的女人们平时节俭,这回也花上几个小钱,顺便捎回一些油盐酱醋,一举两得。就这样,一会儿功夫龚老汉的代销点的商品被“秒杀”,此时的龚老汉乐得合不拢嘴,还叨叨地说:“明天进货、明天进货……”
天色渐渐暗了,附近村庄的乡亲们都已赶来。时隔几个月看一场露天电影,大家喜形于色,嘻嘻哈哈地在一起谈笑,摆好座位,等待放映。学校的操场上已是人声鼎沸。
《南征北战》开映了,大家便安静下来,目光一下子投向银幕。这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黑白故事片。当看到人民群众热爱子弟兵、踊跃支前的动人情景的镜头时,观众为之欢呼;当赵大娘满怀深情地把黄橙橙的煎饼端到了高营长的手边,观众为军民鱼水情的动人场景而动容;当凤凰山总攻开始了,全场观众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拍手叫好。放映机上影片带子发出的"咔咔"响声和观众庆祝解放军打胜仗的欢叫声交织在一起,此起彼伏……
我被影片中,战士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,英勇善战,前赴后继的精神所感动,解放战争,共产党创造了战争奇迹!
电影结束,乡亲们三五成群,嘻嘻哈哈,有说有笑,打着松明火把,踏着夜路,返回山村。
在那个年代,白沙大队操场上放映过的露天电影还有《地道战》、《渡江侦察记》、《平原游击队》和《英雄儿女》等,这使我想起放映《英雄儿女》的那晚,,当电影放到一半,飘起了牛毛细雨,老乡赶快拿来雨伞给放映机和放映员撑着,自己半个身子淋在雨中。一会儿,雨越下越大,有的老乡没带雨伞,就急忙躲在学校教室的屋檐下,倚着外墙继续观看;而更多的人则是冒雨或是撑着一把把的伞,站在雨中观看……
在那个年代,乡亲们对看露天电影是如此执着与渴望。
在那个年代,乡亲们和我一样,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,确是一种精神收获。
评论